(' 就在京口上演御舟为大臣灵柩让行的大戏时,云逍已经乘舟来到了扬州府。
虽说设计这样一出戏,一方面是为了让大侄子收取江南民心,为官员立标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王象晋最大限度的身后荣耀。
可毕竟是利用了离世的王象晋,云逍心中不免会有些愧疚,因此他刻意回避。
扬州是江南重镇,也是崇祯南巡必去的地方。
云逍在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,曾经在扬州府大开杀戒,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扫黑除恶运动。
另外还狠狠地敲打了扬州的盐商,为他们归化了日后的发展道路。
并且还专门留下了黑化后的史可法坐镇扬州。
这几年,对史可法的弹劾从未听过,云逍也早有耳闻,因此想亲眼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随着御驾,肯定是看不到真实情况。
他这才特意先御驾一步,微服到扬州府私访。
云逍正在舱内享受着林梳儿的按摩,乙邦才的声音在外面传来:“国师,邵伯镇到了!”
林梳儿替他整理好衣袍,然后出了船舱。
来到船头,两名文士上前见礼:“国师!”
二人正是刘理顺和倪元璐。
这两个铁头,因为衍圣公府的事情抨击云逍,被崇祯打发到清华园做事。
严格来说,他们现在是云逍的下属,这次下江南也跟着一起。
云逍朝二人点点头,看向越来越近的邵伯镇。
“嗯?”
云逍的眉头大皱,“这是江都县的邵伯镇?”
东晋谢安曾经在这里兴修水利,造福于民。
百姓把谢安比作西周时的召公,因此改地名为邵伯(“邵”和“召”同音)。
邵伯镇隶属扬州府江都县,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商埠。
云逍之前来过这里。
也正是因为在这里遇到被采生折割的儿童,这才在扬州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。
这次随崇祯南巡,也途径过这里。
在他的印象中,邵伯镇码头延绵十里,船舶往来,百货云集,一派繁华景象。
可如今,码头停靠的船只多半是官船,几乎看不到什么民船,一派萧条冷清的景象。
岸上依河而建的货站、商号、工坊倒是比以前增多了不少。
却是静悄悄的,宛如一座死城。
另外整个邵伯镇,云逍还有种怪怪的感觉,具体是什么,一时又说不出是什么。
船只驶向码头,不等靠近,就有一艘官府的快马船驶来。
船上一名差役大声吆喝:“码头已被官府征用,民船一律不得靠近,到仙女庙停靠!”
云逍皱了皱眉头,却并未多说什么,让船夫驾船继续前行。
船只到十几里外的仙女庙靠岸,一行下了船,一路步行前往邵伯镇。
此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,景色美不胜收,云逍边走边欣赏美景。
来到邵伯镇外,云逍见路旁有一座茶棚,正好感到有些口渴,于是信步走了过去。
乙邦才倪元璐和刘理顺跟在后面,和三十多名扮做百姓的护卫,则是前后散开。
要了一壶茶,云逍与倪、刘二人同坐,乙邦才在身后贴身守护。HtΤΡs://m.GaИQīИG五.cοΜ
茶棚内有两名生员打扮的年轻人,正一边喝着茶,一边低声交谈着。
“那梁县令为了迎接圣驾,却如此劳民伤财,这不是胡闹吗?”
“若是没有知府大人支使,梁县令又怎敢如此胡作非为?”
“圣上早就晓谕天下,南巡途中不得迎来送往,更不得劳民伤财。史知府这样肆意妄为,就不怕激怒圣上,被摘了官帽?”
“史知府是国师的人,上面通着天呢,陛下对他自然会另眼相看,又怎会迁怒于他?”
……
二人并未刻意压低声音,因此对话被云逍几人听得一清二楚。
云逍继续风轻云淡地在那里喝着茶,倪元璐却是按捺不住了。
“不知道那史可法史大人,是怎样肆意妄为?”
两名生员顿时警觉,顾左右而言他。
倪元璐和刘理顺找了个话头,与二人攀谈起来。
从的言谈中得知,这几年扬州府再也没有团圆会之类的打行冒头。
至于拐卖儿童、养瘦马的事情,也几乎绝迹。
虽然朝廷改革了盐政,使扬州失去了‘盐都’的称号,百姓却没受新政的影响。
毕竟以前肥的是盐商,与平头百姓沾不到半点光。
恰恰相反,由于早在盐政革新之前的两年,云逍就为盐商们设计好了出路。
这几年,扬州的航运、陶瓷、纺织、造船、铁器等行业异军突起。
这些行业对于商人来说,没有盐业那样的暴利。
然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。
云逍暗自点头。
看来史可法在扬州府,还是干了不少实事。